一、設計背景
項目位于漢中市南鄭縣東南,靠近巴寶高速、S211南北交通要道,距漢中市區30公里。2011年,北京望天樹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受漢中鑫建實業有限公司委托編制完成《漢中·小南海宗教旅游區節點建筑與景觀設計》與《漢中 · 小南海宗教文化旅游區總體規劃》。
二、設計思路
在佛教主題兼具旅游觀光的開發思路指引下,我們對設計任務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強調景觀的標志性、全方位展示佛教文化道場功能,豐富旅游業態、營造情境化的游覽體系”的設計理念,通過“袈裟大門、生態停車場、如意橋、蓮花廣場、水上觀音、休閑商業區、大佛洞”等節點的設計,構建佛教文化朝覲與傳統東方傳統特征交融的建筑景觀體系。
三、節點設計
1、節點一:袈裟大門
設計理念:以在山谷間飄揚的袈裟為主要景觀特征,彰顯本項目佛教主題,拉張膜結構的袈裟,既是入口標志性景觀,也是遮陽避雨的入口服務區。
設計要點:
1、位于入口的袈裟大門色調取之佛教常用的金色與大紅,取意“袈裟福地”,雕刻有金剛經的袈裟造型飄逸,動感且極富張力,在青山綠水間標志性顯著。
2、鏤空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在陽光下投射出神奇的光影效果,左側為景區LOGO墻。
3、由地而生的巨大佛珠起到支撐作用,同時運用鑲嵌的工藝融入觀音與大佛的彩繪畫像,內嵌的燈光,夜晚晶瑩剔透,營造佛光普照的意境。
鏤空于袈裟上的 “南無阿彌陀佛”在陽光照射下,匯聚的容積光,虛實變幻的光影效果,讓人瞬間融入佛教的意境空間。
2、節點二:游客中心、生態停車場;
設計理念:在體現游客服務功能的同時,尊崇生態自然,體現宗教建筑特征。
設計要點:生態停車場在生態自然的背景下依地形而建,地面為石板鋪裝,接縫處植入草皮,周邊配以富有層次的綠化植物。
游客中心建筑將宗教元素與南鄭民居相結合,在保存了宗教建筑莊重整齊的風格上又融入了當地民居的靈活性,建材主要以灰磚、石材、木材為主。
3、節點三:蓮花廣場節點區
設計思路:通過“山門牌坊、大千風情苑、蓮花廣場、法論水車、天王殿”五個功能點的設計,完善佛教道場氛圍營造,讓游客漸進朝覲,感受佛法。
山門區入口 設置的山門牌坊由三個門組成象征佛教主題的“三解脫門”,主體采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宗教色彩。
南北走向的大千風情園主要為旅游休閑功能的商業街區,兩側的建筑采用低調樸實的當地陜南民居風格,磚木結構,色調以灰色為主,以佛教主題的雕塑、小品點綴其間,與環境相襯協調。
蓮花廣場取意清凈功德、清涼的智慧佛教主題,廣場以蓮花花瓣圖案拼裝,種植觀賞紅蓮兼具放生之用的蓮花造型水池,上方是懸空倒置的觀音凈瓶,營造佛法無邊的意境。
法輪是佛教的代表性標志物,具有摧邪顯正的之用,在疊水瀑布旁建造的木質法輪水車高9.9米,經變形后與本土農耕水車功能結合,與蓮花造型的水池相得益彰,寓意法輪常轉、佛法無邊。
4、節點四:水上觀音
設計思路:展現觀音道場的莊嚴勝境。
設計要點:在水面中央位置建造高9.9米觀音像,通過一條寬4米的蓮花造型黃白色調的廊橋與路口連接,周邊水面分布粉紅蓮花燈群,觀音像底部有造霧系統和燈光,共同營造出觀音道場的神圣氛圍。游客可以在這里祈福、許愿,并通過木舟或通過蜿蜒木棧道徒步到達對岸的小南海寺廟,寓意“脫離苦海,重登彼岸”。
蓮花造型的實體廊橋與周邊隨波蕩漾的蓮花燈,虛實變幻,相映生輝。
5、節點五:大佛洞
設計理念:營造莊嚴肅穆的佛堂空間。
設計要點:
在大佛洞入口內依照天然地形和溶洞空間進行設計,以暖色的黃色斑點光源為主,線狀光源勾勒出蓮花底座藥師如來像慈祥大氣,佛像高9.9米,兩側分布高達22米的四尊觀音佛像直筒洞頂,溶洞壁上鑲嵌的9999個佛像在內嵌燈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共同構建出迷幻肅穆空間,讓人領悟佛性,洗滌心靈。
運用現代的裸眼3D投射的虛幻佛像與周邊實景空間相得益彰,為莊嚴肅穆的佛堂空間,增加了靈動感。
金光閃閃的佛像高大雄偉,在蓮花圖案的石材拼裝襯托下,讓人肅然起敬,感受佛法無邊。
(望天樹景觀規劃設計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版權所有 北京望天樹旅游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 2013 備案號: 京ICP備18030669號-1
客服熱線:010-80440988 電子郵箱:office@iskytr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