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旅游景觀節點設計專題
自2012年起,北京望天樹景觀規劃設計陸續參與到了江西省永新縣紅色文化景觀節點設計與制作施工中,先后設計并部分建成了一批特色鮮明、題材多樣、表現形式新穎、富有創意的開放性紅色文化景觀節點:“紅飄帶”城市(紅色)文化主題景觀、紅色主題壁畫景觀、“紅軍長征先遣隊從永新出發”高架水渠剪影主題景觀、“十送紅軍”主題情景雕塑、“挑糧上井岡” 主題情景雕塑、“軍民魚水情”主題情景雕塑、三灣改編景區入口黨旗景觀、永新紅色主題序言景觀、永新之門主題景觀、濱江主題文化公園、三灣改編景區等,實際建成后,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當地群眾的多方好評。
2015年初,北京望天樹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再次接受委托,進行“永新縣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景觀帶標志性工程“揮師上井岡”紅色文化旅游景觀節點設計。
“揮師上井岡”紅色文化旅游景觀節點項目位于永新縣三灣鄉汗江村,G319與865鄉道相交的丁字路口,三灣改編景區主入口牌坊正對面。
場地原為廢棄的汗江汽車站舊址,因年久失修房屋倒塌,位置處于進出三灣改編景區的入口,需要設置明顯的景觀節點于此,不僅彰顯主題,也是入口標志。
1927年10月3日,經過“三灣改編”后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在永新縣三灣村的楓樹坪集合。毛澤東向部隊作了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了向井岡山進軍的意義,堅定了廣大指戰員的革命信心和意志;同時宣布了行軍紀律。隨后,在三灣人民群眾的歡送下,部隊離開三灣向寧岡茅坪進軍,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紅色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
設計構思以真實的紅色革命史實為題材,展現中國工農革命軍在永新與當地群眾互幫互助,結下的深厚情誼,留下感人的故事;經過三灣改編后,在毛澤東的帶領下,由三灣上井岡山的恢弘場景。
我們通過查詢史料 、請教文史專家、走訪當地群眾,獲得了當年的民居建筑、歷史場景、事件背景、民俗風情、紅軍在永新的故事等多角度的資料,充分結合場地條件,提出采用電影布景的寫實表現手法再現當年部隊即將出發上井岡場景,通過虛實結合的景片節約場地縱深,分段構筑豐富的場景空間、刻畫富有故事情節的雕塑組團、與恢弘山體融合過渡的浮雕墻、營造氛圍的景觀小品等多種藝術化形式演繹混搭出鮮活的情境,讓歷史回放定格在毛澤東帶領起義部隊,從永新三灣整裝向井岡山進發的歷史瞬間。游客不再是旁觀者,更有想象空間,體會感知那段崢嶸的革命歲月。
場景中通過帶有故事情節的鑄銅主題雕塑生動的展現出紅軍與當地群眾軍民魚水情的融洽關系。雕塑主題包括:紅軍睡在屋檐下、紅軍粉刷標語、民眾送紅軍、紅軍幫民眾干農活、整理裝備準備出發等。
生動的人物造型結合富有生活化的故事情節和場景,使游客跨越時空的距離,融入場景中,深刻體會和了解那段浴血奮戰的革命歷史。
結合現有山體地形,采用景片建筑、虛實壁畫、鑄銅主題雕塑、景觀小品等形式的組合,再現了1930年代的三灣村民俗街景,配合右側山體過渡而來的大型主題浮雕墻,營造出宏偉的整體氣勢,生動呈現“揮師上井岡”這一歷史瞬間。
整體構圖由西向東呈階梯式向上攀升,最后與山體融合,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以小見大的寓意出紅軍隊伍從這里出發“揮師上井岡”時生動場景和深遠意義。
場景中按真實比例復建的景片建筑,加上生動布置的石磨、馬車、墻上的老玉米等活化的小品,結合擺在屋檐下的軍備物資等道具,使得場景更加形象豐富。
“揮師上井岡”紅色文化旅游景觀節點項目于2016年6月初順利完工,受到各級領導,當地群眾的一致肯定。永新縣人民政府官網、愛吉安網、永新在線熱點資訊網、吉安信息網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
更多北京望天樹紅色文化主題景觀節點設計制作落地案例,請點擊:用現代藝術視角塑造紀念性(紅色)文化景觀、《江西·永新“紅軍之路”系列紅色文化主題景觀設計與建設》、《海南三亞梅山紅色旅游規劃項目開發思路案例》
(望天樹景觀規劃設計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版權所有 北京望天樹旅游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 2013 備案號: 京ICP備18030669號-1
客服熱線:010-80440988 電子郵箱:office@iskytree.com